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10:04:13  浏览:83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2004年9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发[2004]37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维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与其聘用的工作人员因聘用关系的建立、变更、终止、解除等发生的争议(以下简称人事争议)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民办非企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与其聘用的工作人员因聘用关系的建立、变更、终止、解除等发生的争议的处理,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处理原则)

  人事争议的处理,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及时、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处理方式)

  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解决:

  (一)自行协商;

  (二)申请调解;

  (三)申请仲裁。

  当事人对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章 调解

  第五条(调解组织)

  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推举产生的职工代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指定的代表;

  (三)工会指定的代表。

  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指定的代表担任,办事机构设在工会委员会。

  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专门调解机构调解人事争议。

  第六条(调解规定)

  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申请调解的,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指定的专门调解机构(以下统称调解组织)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七条(调解程序)

  当事人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的,调解组织应当及时调解。调解申请由当事人一方提出的,调解组织应当征得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后再行调解。

  调解组织在调解过程中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并依照有关规定公正调解。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生效;调解不成的,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意见书,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解组织应当督促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第八条(调解时限)

  当事人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后,调解组织应当自争议发生之日起50日内完成调解;到期未完成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三章 仲裁

  第九条(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与组成)

  市和区(县)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仲裁委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

  (二)总工会的代表;

  (三)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代表。

  仲裁委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主任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担任。

  第十条(仲裁委办公室)

  仲裁委下设办公室,具体承办案件受理、仲裁文书送达、档案管理、仲裁费用的收取与管理等日常工作。

  仲裁委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仲裁庭)

  仲裁委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由仲裁委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可以由仲裁委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独任仲裁员。

  第十二条(仲裁员)

  仲裁委可以聘任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和律师等为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第十三条(仲裁管辖)

  经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和中央、外省市在本市的事业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由市仲裁委管辖。

  经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由所在区(县)仲裁委管辖。

  区(县)仲裁委因案件管辖发生异议的,由市仲裁委指定管辖。

  第十四条(仲裁申请)

  当事人应当自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申请仲裁。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是个人的,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是单位的,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笫孪詈退莸氖率怠⒗碛桑?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十五条(仲裁受理)

  仲裁委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组成仲裁庭。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六条(仲裁庭调解)

  当事人愿意调解的,仲裁庭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第十七条(仲裁方式)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时间、地点、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等在开庭的5个工作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可以书面仲裁。

  第十八条(视为撤回申请与缺席仲裁)

  决定开庭仲裁的,仲裁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十九条(证据)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经过质证的证据,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二十条(辩论)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二十一条(仲裁裁决)

  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在裁决作出后5个工作日内,制作仲裁裁决书。

  仲裁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结果及理由、仲裁费用的负担、不服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限和裁决日期。仲裁裁决书由仲裁庭成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印章。

  第二十二条(特殊案件的处理)

  仲裁庭对重大或者疑难的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可以提交仲裁委讨论决定。对仲裁委的决定,仲裁庭应当执行。

  第二十三条(结案期限)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但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批准,可以适当延期,延期不得超过3O日。

  第二十四条(委托代理)

  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委托他人代理的,必须向仲裁委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二十五条(仲裁回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员应当回避,当事人、代理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系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当事人、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仲裁委收到回避申请后,应当在申请提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与救济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仲裁委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扰仲裁活动的;

  (二)提供虚假情况的;

  (三)对仲裁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二十七条(仲裁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仲裁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仲裁员由仲裁委取消仲裁员资格并解聘,其他工作人员由仲裁委解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诉讼与执行)

  当事人对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仲裁费)

  当事人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

  第三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24日起施行。《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沪府发[2003]3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政办〔2008〕40号



市辖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北海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三届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四月一日




北海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具有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降低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或不进行抗震设防。  
本办法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依法确定的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应当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核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意见;
(二)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二章 抗震设防管理要求
第五条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必须由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照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北海市地震小区划成果(含《北海市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结果),根据建设工程规模、功能及项目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或确认,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二)抗震设防要求高于国家现行地震烈度区划图标定的重要工程、特殊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具体工程建设项目见附件),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第六条 抗震设防要求确定程序:
(一)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核准、备案登记前,持建设工程的相关材料到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经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确认后,由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意见书》。 
(二)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核准、备案登记前,委托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及相关材料到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经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确认后,由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意见书》。 
(三)适用审批制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和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单位参照前(一)、(二)款规定程序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阶段完成。
第七条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必须按照各自职责,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有关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工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九条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未经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核准、备案登记等相关手续,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不予批准施工。
第十条 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建设工程,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法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建设工程产权单位根据鉴定结果,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 建设工程未按规定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 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本办法,未按抗震设防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监理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领导和宣传教育,明确事权,健全工作体系,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把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十四条 市辖县(区)可依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订本县(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地震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北海海事法院。
各民主党派北海市委会,市工商联。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4月1日印发
(共印120份)


附件1
本办法有关术语含义

抗震设防:包括抗震设防要求、抗震防灾规划、抗震设计与施工、抗震加固等。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依法确定的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应当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者地震烈度。
地震安全性评价: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的预测结果。
地震动参数及复核:地震动参数是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地震动参数复核即采用最新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某地地震动参数进行核实或修正。
地震小区划:根据地震区划及某一区域(场地)范围内的具体场地条件给出抗震设防要求的详细分布,包括地震动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等。


附件2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

一、生命线工程
(一)交通工程
1、公路、铁路干线的大型桥梁、隧道、立交桥工程。
2、大型车站、万吨以上港口。
3、Ⅱ类以上飞机场。
(二)水利水电工程
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大中城市内或上游Ⅰ级挡水建筑。
2、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房,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
3、大中型电力调度中心。
(三)通讯工程
1、大中型城市的广播电视发射台、广播电视中心、卫星地面站、国际通讯电台的发射(接收)塔和主机房。
2、大中城市的长途通讯枢纽和微波站。
(四)其它工程
1、本市供水、供热、供气、供油的主体工程。
2、大中型储油、储气工程。
3、大型医院和急救中心。
二、重要工程
1、大型工矿企业生产用房。
2、坚硬、中硬场地上8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中软、软弱场地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3、人员集中的大型影剧院、体育场馆、商场等公共建筑。
三、特殊工程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1、核反应堆、核电站、核供热装置。
2、核原料生产厂房、核废料处理装置。
3、大、中型生产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化工企业。
4、大型尾矿坝。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细则的通知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细则的通知

苏府办〔 2004 〕 67 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畅通、政令畅通,实现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现将《苏州市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五月十九日

苏州市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及时报送紧急重要信息,协助领导迅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信息畅通、政令畅通、运转高效、指挥有力,更好地为领导、基层和群众服务,根据《江苏省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规范》,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一处负责市政府及办公室日常值班工作。市政府办公室设值班室,实行每日 24 小时值班;工作时间内由秘书一处安排专人值班,工作时间外(中午、夜间、双休日、节假日)由各处室人员轮流值班;双休日、节假日政府领导及办公室负责同志带班。

各市、区政府办公室应明确值班工作职能机构及其职责,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值班人员。市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以及与政治、社会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均应设立专门的值班工作机构或赋予内设机构值班工作职能,配备足够数量的值班人员负责值班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及重要活动、重大会议等敏感时期,应由领导在岗带班并加强值班力量。

第三条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值班工作,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保障到位。值班人员必须是本部门和单位在编、在职的公务员或公务人员,任何时间段均不得安排工勤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离退休人员值守。值班室须配备良好的通信设施和相关设备,使用先进的值班管理系统,确保值班工作反应灵敏、应对迅速、处置及时。

第四条 值班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服务观念,爱岗敬业,廉洁勤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做好值班工作。

第五条 市政府办公室及各市、区政府办公室值班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级政府及其办公室 24 小时值班工作,确保本级政府与上、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络通畅;

(二)建立健全值班工作各项制度和规范,推进值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三)及时报告并协助领导处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

(四)根据上级政府的要求,提出本级政府值班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加强对下级政府及本级政府部门值班工作的指导,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政府系统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六)履行本级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市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值班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单位 24 小时值班工作,确保与本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本系统联络畅通;

(二)建立健全值班工作各项制度和规范,推进值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三)及时报告并协助领导处理系统内发生或接报的重大突发事件;

(四)加强对系统内值班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五)履行本部门、单位赋予的其他职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值班工作原则。值班工作要遵循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安全保密、优质服务的原则。切实履行各级政府和部门赋予值班工作的各项职责,做好向领导和上级机关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和协助处置工作;及时将政令下达、下情上传,确保政令畅通;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机密,确保安全,努力为领导、基层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第八条 值班记录制度。值班工作要统一制作规范的值班记录簿并严格执行值班记录制度。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将发生的事项和处理情况在值班记录簿上记载,值班记录应字迹清楚,要素齐全,详略得当。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按时间顺序(精确到分钟)详细记录处置过程。

第九条 公务来电接听和公务来访接待制度。值班人员应认真接听值班期间的每一个来电,文明应答,详细记录,按规定程序报告处理;重要来电应要求对方尽量采用书面形式报送;基层单位及群众来电,比较明确的问题可直接答复,重要问题经请示领导后按规范的口径答复,必要时可帮助联系、处理。热情接待每一位公务来访的客人,并帮助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第十条 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手续在值班室履行,接班人员须提前到岗,交班事项应书面交接,并由交接班双方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保密制度。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涉密信息。使用电话、传真传递有关信息和批示文件,要区分明件和密件,严禁明密混用。领导同志的住址、电话应严格保密。

第十二条 值班通报制度。各级政府办公室应建立值班通报制度,不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政府系统的值班情况进行抽查,对值班人员漏岗、脱岗以及迟报、漏报和瞒报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等情况及时通报。

第十三条 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值班人员应熟练使用并妥善维护配置的各种设备,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信息传递畅通。

第十四条 值班信息报送原则。值班信息报送要遵循有情必报、逐级上报、规范运作、安全保密的原则。接报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值班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向领导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但须抄报越过的上级机关。要制订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预案,规范值班信息报送方式。严格执行保密工作制度,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十五条 信息接报。接收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制作《值班专报》按规定向分管领导报告;严重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特大灾情、社情、疫情及其他重大突发事件,须迅速同时报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上报信息必须要素齐全、事实清楚、文字精练、格式规范。上报信息须严格审核并经本部门、本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签发,事实不清的要认真核实。特别紧急的事项可先电话报告,但必须迅速补报书面材料。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应由值班部门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程序统一上报,避免多头报送。

第十六条 信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值班人员要主动与事件发生地及有关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传达领导同志和上级政府的处置意见,催办落实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密切跟踪事态进展,随时续报,直至处理完毕。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披露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归档保存。信息处置完毕后,要将值班专报、领导批示及处理情况报告、续报等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第十八条 加强对值班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提出建议。

第十九条 本细则所称重大突发事件,主要指严重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事件,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发生时间、地点、涉及对象敏感,已经或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案件、事件、事故等。

(一)危害国家安全事件。

(二)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聚众围堵、冲击党政军机关及其他重要部门、单位或进行打砸抢烧的群体性事件;聚众堵塞铁路、干线公路和城市主要街道造成交通中断或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的事件;其他由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冲突事件。

(三)赴京、省上访和来市集访以及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集访事件。

(四)劫持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的案件;爆炸、投毒、纵火、自焚、自杀、自残等事件。

(五)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社会影响的刑事犯罪案件。

(六)航空、铁路、航运等方面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一次造成 3 人以上死亡或 5 人以上重伤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一次造成 2 人以上死亡或重伤 5 人以上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一次造成 2 人以上死亡或涉及人数 10 人以上的中毒事故;虽无死亡情况,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销售的剧毒药品(如毒鼠强)中毒事件。

(八)大型活动或群众性节假日旅游、娱乐等活动中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

(九)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丢失事件;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十)重特大自然灾害、重特大疫情(含动物疫情);大范围停水、停电、交通堵塞等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事件。
上述重大突发事件中涉及的数字均含本数。

(十一)其他重大突发事件。

以上重大突发事件要随时发生随时报送,向市政府报送重大突发事件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 3 小时,并要及时续报进展和查处情况。

第二十条 各市、区政府办公室及各有关部门、单位是值班工作的责任主体,分管值班工作的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值班室主要负责人和当班值班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第二十一条 各市、区政府对本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值班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在值班工作中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对有关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追究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各市、区政府办公室未设立专门的值班工作机构,或赋予内设机构值班工作职能、未安排专人 24 小时值班、值班制度不健全的;

(二)值班人员脱岗、漏岗的;

(三)迟报、漏报、瞒报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

(四)未经核实,上报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

(五)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告、处置过程中,相互推诿,对领导和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落实不力的。

第二十三条 各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应按照本细则制定实施办法,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