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务院批转劳动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1:02:17  浏览:96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批转劳动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劳动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同意劳动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是当前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全国消费基金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调动集体企业职工和领导的积极性并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
情况,抓紧研究制订具体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并注意及时研究解决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附:劳动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意见

国务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发展很快,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吸纳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集体企业约有50万户,职工3000多万人,年工资总额约500亿元,大体占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工
资总额的四分之一。管理好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对于加强全国工资基金的宏观调控,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促进集体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类集体企业,已经摸索、创造了一些较好的工资收入管理办法,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当前治理整顿期间,有必要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适合集体经济发展特点的有利于加强工资收入管理的制度和办法。为此,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集体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劳动分红等全部工资收入,不论其资金来源及支付形式如何,均应加强管理。
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总水平应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相联系。其工资收入的分配应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在完成国家税收和企业多留的前提下,职工可以多得。
二、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经劳动部门和税务部门批准,一般可以采用下列办法,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主要从企业成本(费用)中取得:
(一)执行经劳动部门批准的工资标准、工资性津贴、加班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奖金。
(二)实行人均成本工资。企业人均成本工资额,由地方劳动部门会同税务部门商企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参考其它集体企业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工资的水平,按照行业生产经营和劳动特点,特别是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予以确定和调整,并按确定的人均成本工资
额和本企业实有人数核定职工工资总额。
(三)实行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挂钩指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本企业的要求,并适合其所有制性质和生产经营特点。挂钩的形式、基数和浮动比例,由当地劳动、税务部门商企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核定和调整。
三、集体企业在税后分配利润中,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比例,分别提取生产发展基金(公积金)、职工集体福利基金(公益金)、奖励基金和分红基金。其中奖励基金、分红基金可用于职工个人的工资收入分配。实行了入股集资办法的集体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分红基
金一部分用于劳动分红,另一部分用于股金分红。
四、集体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工资基金,在使用时应注意留有余地,以丰补歉。有关管理部门应对此作出必要的规定,指导集体企业建立工资储备金制度。
集体企业对于按照规定提取的工资基金,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有下列内部分配自主权:
(一)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劳动的特点,制定企业内部分配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实行等级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结构工资等不同的企业内部基本工资制度。
(三)采用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劳动分红等各种分配形式。
(四)建立正常的考核增资制度,合理确定和调整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工资收入关系。
(五)根据职工劳动表现给予奖励或惩处。
(六)使用以丰补歉的工资储备金。
各级劳动、税务、银行等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应对集体企业工资基金加强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对集体企业实行统一的工资基金管理办法,在银行设立工资基金专户,建立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五、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分配,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也可以根据国家规定,从企业所有制性质和生产经营、劳动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辅以其它适当的分配方式。集体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保护职工在工资收入方面的合法权益。
集体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对职工个人的工资收入分配应以其劳动贡献为依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要搞平均主义,也要避免收入差距悬殊。在确定和调整企业内部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关系时,应注意使从事复杂劳动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适当高于从事简单劳动的职工;艰苦、繁重
、危险等特殊岗位上的职工适当高于一般岗位上的职工;对本企业发展贡献较大的职工适当高于其他一般职工。
六、集体企业在内部分配方面应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与职工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中的下列重大事项,须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一)基本工资制度、分配形式和增加工资的办法;
(二)确定或调整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关系的重要措施;
(三)奖惩制度和奖金、劳动分红分配方案;
(四)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制度;
(五)厂长(经理)的工资收入;
(六)其它有关本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重要方案和措施。
七、集体企业厂长(经理)工资收入水平的确定,应以企业规模大小、本人在生产经营中承担责任及风险的程度、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和一般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为主要依据;在完成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其全年收入(不包括股金分红和物价补贴)可适当高于其他职工,高出部分一
般可相当本企业职工同口径计算的年平均收入的一至三倍,对少数成效特别突出的企业中个别有突出贡献的,还可以适当高一些,具体政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完不成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的,要相应扣减其工资收入。厂长(经理)的全年收入应报经集体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厂长(经理)按承包、承租协议等取得的超过集体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倍数的收入,应转入本企业的工资储备金。
八、国家对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实行由劳动部门归口管理、分级调控、分类指导的管理体制。
(一)劳动部负责制订、拟定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审核行业性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政策规定;会同国家计委制订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增长的指导性计划;会同国家税务局制订集体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国家
有关政策规定的情况。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负责根据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法规,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拟定本地区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具体政策规定;会同税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确定和调整集体企业人均成本工资水平;制订、调整本地区集体企业工资标准;制订集体企业工资基金管理
办法;监督检查本地区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情况。
(三)地、市及其以下劳动部门负责贯彻国家的政策规定;审核本地区各行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会同税务部门商企业主管部门,审批集体企业标准工资、人均成本工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审核集体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方案;参与审核集体企业奖励基金、劳动分
红基金提取比例。
(四)各级企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负责制订所属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监督检查所属集体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情况。
(五)各级计划、财政、税务、统计、审计、银行等部门协助劳动部门进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
以上各有关部门,应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搞好对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分级调控、分类指导;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管理,做好有关服务工作。任何部门、单位不得超越权限自行规定工资政策。各级劳动部门制订和实施较重大的工资收入分配政策,须
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劳动部门备案。
九、由国营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部队扶持举办的各类集体企业和民办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统一由集体企业所在地区的劳动部门归口管理。
十、集体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缴纳奖金税的规定,依法按时纳税。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减免奖金税。
集体企业职工要按照国家规定如实申报个人收入情况,依法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集体企业有义务负责代扣代缴本企业职工的个人收入调节税。
十一、集体企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工资收入,应根据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进行核算,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对集体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集体企业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填报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统计、劳动、银行、税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防
止和纠正可能出现的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问题。
十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以上意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加强管理和增强企业活力的原则出发,抓紧研究制订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具体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并协同配合搞好组织指导,积极稳妥地推动这项工作开展;应注意不断总结交流经验,
搞好调查研究,依靠各类集体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创造比较好的加强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办法,在按规定程序经审查批准后实行。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1990年10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证监会关于做好期货经纪公司年度审计和报告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关于做好期货经纪公司年度审计和报告工作的通知
证监会




各期货经纪公司、各有关会计师事务所:
为了适应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规范期货经纪公司的财务行为,提高期货经纪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现就期货经纪公司年度审计和报告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设立并需要年检的期货经纪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应当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编制年度报告。
二、公司应当指定专门的经办人员切实做好年度报告的编制和报送工作,公司负责人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签发。
三、公司原则上应当披露《期货经纪公司年度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所列举的各项内容。但是若某些具体要求对公司确实不适用的,或者公司尚有其他未能包括的重大事宜的,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删除或增加编制内容。
四、公司必须聘请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必须勤勉尽责,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应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凡出具有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完成后十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说明出具此类审计报告的理由及相关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六、年度报告是公司办理年检的必备材料。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三个月内将年度报告和管理建议书一式五份报送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年度报告等年检材料进行初审后,再将有关年检材料和初检意见上报中国证监会。
七、公司全体董事必须保证年度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重大遗漏、虚假陈述或者严重误导,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八、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年度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事后检查。如发现公司未及时报送资料,或者所报资料中存在遗漏、虚假和欺诈的,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予以警告、罚款、暂停或取消期货业务
资格等处罚。

附件:期货经纪公司年度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
一、公司概况
(一)简要介绍公司的法定中英文名称,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总裁,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办公地址、电话及邮政编码。
(二)简要介绍公司的历史演变情况、主要职能部门,以及职员人数和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三)简要介绍公司营业部情况,包括各营业部名称、地址、负责人、职工人数、设立时间、营运资金及联系电话等。若年度内增加或减少营业部,简述其新设或撤销的原因。
(四)公司年报负责人及联系人的姓名、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二、经营情况
(一)经纪业务情况
-----------------------------------------
项 目 | 代理交易量(手) | 代理交易金额(万元)
|---------------|---------------
交易所 | 本年 | 上年 |增减百分比| 本年 | 上年 |增减百分比
---------|----|----|-----|----|----|-----
| 铜 | | | | | |
上海期货|----|----|----|-----|----|----|-----
| 铝 | | | | | |
交易所 |----|----|----|-----|----|----|-----
|天然橡胶| | | | | |
----|----|----|----|-----|----|----|-----
郑州商品|绿 豆| | | | | |
|----|----|----|-----|----|----|-----
交易所 |小 麦| | | | | |
----|----|----|----|-----|----|----|-----
大连商品| | | | | | |
|大 豆| | | | | |
交易所 | | | | | | |
----|----|----|----|-----|----|----|-----
合 计| | | | | | |
-----------------------------------------
(二)主要财务指标
1.财务状况指标
--------------------------------------
项 目 | 年初数 | 年末数 | 增减百分比
------------|-------|-------|---------
①资 产 负 债 率| | |
②流 动 比 率| | |
③净资产与注册资本的比率| | |
④净 资 产 风 险 率| | |
⑤营 运 资 金| | |
⑥长 期 投 资 比 例| | |
⑦固 定 资 本 比 率| | |
⑧经 调 整 的 净资产| | |
--------------------------------------
注:③=净资产/注册资本
④=经调整的净资产/客户保证金
⑤=流动资产(剔除期货资产)-流动负债(剔除期货负债)
期货资产包括保证金存款、应收保证金、客户质押、应收交割款、风险准备资产、结算差异等;期货负
债包括应付保证金、应付交割款、风险准备金等。
⑥=长期投资/期初或期末净资产
⑦=(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期初或期末实收资本
⑧=净资产+风险准备金-一年以上帐龄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开
办费及长期待摊费用
2.经营成果指标
---------------------------------
项 目 | 上年数 | 本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①净资产收益率| | |
②资产收益率 | | |
③营业费用率 | | |
---------------------------------
注:①=2×净利润/(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
②=2×净利润/(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
③=经营费用/营业收入
三、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必须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两名以上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盖章、签名(应提交审计意见原件,不得复印)。公司有责任将正式报送中国证监会的年度报告材料送存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
所,会计师事务所有责任复核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已签发审计意见的财务会计资料一致。
若执行审计的会计师务所对公司出具了有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应对相关事项作出详细说明。
四、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会计报表包括公司报告年度末及其前一个年度末的比较式资产负债表,该两年度的比较式利润表,比较式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五、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所有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的重要信息。公司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1.会计制度。
2.会计年度。
3.记帐本位币。
4.记帐基础和计价原则。
5.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
6.营业部的资金管理、交易清算原则。
7.外币业务核算方法。说明发生外币业务时采用的折算汇率、期末对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进行折算所采用的汇率,以及汇兑差额的处理方法。
8.坏帐核算方法。说明坏帐的确认标准、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以及坏帐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
9.客户保证金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0.质押品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1.实物交割的核算方法。
12.风险准备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3.结算差异核算办法。分别按平仓盈亏与持仓盈亏说明结算差异的确认与核算方法。
14.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收(权)益确认方法和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对于长期债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收益确认方法以及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
15.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经济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率。
16.在建工程核算方法,包括利息资本化的核算方法和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时点。
17.无形资产、开办费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
18.风险准备金核算方法。说明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风险损失的确认标准及核算方法。
19.收入确认原则。分别说明公司手续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确认方法。
20.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说明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确定现金等价物的标准。
21.如果本年度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发生变更,应当披露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变更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影响数。
注册会计师应对公司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理由予以适当关注。如果变更理由不合理或不充分,注册会计师不应当发表公司财务报告满足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要求的审计意见。
(二)税项
应披露主要税种和税率,如营业税、所得税等。若有税负减免的,应说明批准机关、文号、减免幅度及有效期限。
(三)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公司至少应披露会计报表(汇总营业部以后的会计报表)的如下项目注释(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50%以上,还应在该项目下明确说明增减变动的原因)。
1.货币资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类别 | 期初数 | 期末数
------|-----|-----
现 金 | |
------|-----|-----
银行存款 | |
------|-----|-----
合计 | |
------------------
注:本项目不包括吸收的客户保证金。若涉及外币,还须按期末汇率将外币折合成人民币。
2.短期投资,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投资类别 | 期末帐面值 | 期末市值 | 跌价准备
------|-------|------|------
… | | |
------|-------|------|------
合计 | | |
----------------------------
3.应收款项,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帐龄分析
----------------------------
| 期初数 | 期末数
帐龄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1年以内 | | | |
------|----|-----|----|-----
1-2年 | | | |
------|----|-----|----|-----
2-3年 | | | |
------|----|-----|----|-----
3年以上 | | | |
------|----|-----|----|-----
合 计 | | | |
----------------------------
(2)应收款项中如有关联方欠款(如公司股东单位的欠款等),还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关联方单位名称 | 期末金额 | 帐龄 | 款项性质
---------|------|----|------
… | | |
---------|------|----|------
合计 | | |
----------------------------
(3)详细披露金额较大的(100万元以上)应收款项的单位名称、款项性质与金额,并注明是否逾期。
4.坏帐准备,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期初数 本期计提 本期转回 本期动用 期末数
(2)如已批准转为坏帐损失的应收款项金额较大(100万元以上),应说明此应收款项的性质和金额。若实际冲销的款项中有应收关联方款项,还应单独披露。
5.待摊费用,应分类别按下列格式披露:
类别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6.保证金存款,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银行名称 | 期初金额 | 期末金额
---------|------|------
工 商 银 行 | |
---------|------|------
交 通 银 行 | |
---------|------|------
合 计 | |
-----------------------
7.应收保证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结算| 交易| | 结算| 交易|
| | | 合计 | | | 合计
交易所名称 |准备金|保证金| |准备金|保证金|
---------|---|---|----|---|---|----
上海期货交易所 | | | | | |
---------|---|---|----|---|---|----
郑州商品交易所 | | | | | |
---------|---|---|----|---|---|----
大连商品交易所 | | | | | |
---------|---|---|----|---|---|----
合 计 | | | | | |
-----------------------------------
8.客户质押,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质押品类别 | 质押时市值 | 折价率 | 质押保证金额 | 期末市值
-------|-------|-----|--------|------
… | | | |
-------|-------|-----|--------|------
合计 | | | |
-------------------------------------
9.应收交割款,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交易所名称 | 期初数 | 期末数
---------|-------|-------
上海期货交易所 | |
---------|-------|-------
郑州商品交易所 | |
---------|-------|-------
大连商品交易所 | |
---------|-------|-------
合 计 | |
-------------------------
若期末应收交割款金额较大(超过500万元),应披露金额较大的前五家客户名称、金额,并注明是否逾期。
10.风险准备资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资产形态 | 期初金额 | 期末金额
-------|--------|--------
活期存款 | |
-------|--------|--------
定期存款 | |
-------|--------|--------
国库券 | |
-------|--------|--------
可上市债券 | |
-------|--------|--------
合 计 | |
-------------------------
11.结算差异,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期初数 | 期末数
|--------------|--------------
性 质 |平仓盈亏|持仓盈亏| 合计 |平仓盈亏|持仓盈亏| 合计
---------|----|----|----|----|----|----
①公司对客户的结算| | | | | |
---------|----|----|----|----|----|----
| 上海 | | | | | |
②交易所|----|----|----|----|----|----|----
| 郑州 | | | | | |
对公司的|----|----|----|----|----|----|----
| 大连 | | | | | |
结算 |----|----|----|----|----|----|----
| 合计 | | | | | |
---------|----|----|----|----|----|----
结算差异(①-②)| | | | | |
---------------------------------------
12.长期投资,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分类列示
----------------------------------
项 目 | 期初数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数
--------|-----|------|------|-----
长期股权投资 | | | |
--------|-----|------|------|-----
长期债权投资 | | | |
--------|-----|------|------|-----
其他长期投资 | | | |
--------|-----|------|------|-----
合 计 | | | |
----------------------------------
(2)若长期投资金额较大(超过100万元),而且被投资单位不能持续经营、或发生重大亏损、或净资产为负数,应详细列示被投资单位的名称、期末净资产、当期净利润和公司的投资金额、投资比例、可能承担的投资损失等。
13.固定资产及折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分类列示
----------------------------------
资产类别 | 期初数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数
--------|-----|------|------|-----
原值 | | | |
房屋及建筑物 | | | |
交通工具 | | | |
电子通讯设备 | | | |
其他设备 | | | |
合 计 | | | |
--------|-----|------|------|-----
累计折旧 | | | |
房屋及建筑物 | | | |
交通工具 | | | |
电子通讯设备 | | | |
其他设备 | | | |
合 计 | | | |
--------|-----|------|------|-----
净 值 | | | |
----------------------------------
(2)固定资产若有抵押、担保或封存情况,应详细说明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
14.在建工程,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工程 | 批准 | 原预 | 工程 | 期末余额 |
| | | |---------------|资金来源
名称 | 文号 | 算数 | 进度 | 金额 |其中:利息资本化金额|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15.无形资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类别 取得方式 原值 本期摊销或转出 累计摊销或转出 期末数
16.长期待摊费用,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种类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17.短期借款,应披露100万元以上的借款的借出单位名称、本金、利率、期限和借款种类。
18.应付款项,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分类列示
----------------------------------
| 期初数 | 期末数
类别 |------------|------------
| 余额 | 占总额比例 | 余额 | 占总额比例
--------|----|-------|----|-------
A.应付帐款 | | | |
B.预收帐款 | | | |
C.其他应付款项| | | |
--------|----|-------|----|-------
合 计 | | 100% | | 100%
----------------------------------
(2)披露应付款项中金额较大(100万元以上)的欠款单位名称、金额和款项性质。
(3)应付款项中如有欠持本公司5%(含5%)以上股份的股东单位的款项,应披露股东单位名称、金额和款项性质。
19.应交税金,应按税种分项列示应交税款的期初数和期末数。
20.预提费用,应按费用类别披露各项费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
21.应付保证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期初数 | 期末数
类别 |---------|---------
| 户数 | 金额 | 户数 | 金额
-------|----|----|----|----
自 然 人 | | | |
-------|----|----|----|----
法 人 | | | |
-------|----|----|----|----
合 计 | | | |
---------------------------
22.应收交割款,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交易所名称 | 期初数 | 期末数
---------|-------|-------
上海期货交易所 | |
---------|-------|-------
郑州商品交易所 | |
---------|-------|-------
大连商品交易所 | |
---------|-------|-------
合 计 | |
-------------------------
23.风险准备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期初数 本期计提 本期动用 期末数
说明本期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比例。若本期动用风险准备金额较大(50万元以上),须披露具体投资项目、金额和动用依据。
24.长期借款,应披露100万元以上的借款的借出单位名称、本金、利率、期末数和借款条件。
25.实收资本,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股东情况简介。包括报告期末股东总数、股东的名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的情况、年末所持股份的质押或冻结情况。
(2)对持股10%(含10%)以上的法人股东,应详细介绍股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行业类别、注册资本和期末净资产额。
(3)股权结构
-------------------------------------------
项 目 | 期初数 | 期末数
|----------------|----------------
股 东 类 别 | 户数 | 金额 | 持股比例 | 户数 | 金额 | 持股比例
---------|----|----|------|----|----|------
上 市 公 司 | | | | | |
非上市国有企业 | | | | | |
自 然 人 | | | | | |
其 他 单 位 | | | | | |
---------|----|----|------|----|----|------
合 计 | | | | | |
-------------------------------------------
26.资本公积,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 期初数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数
----------|-----|------|------|-----
资 本 溢 价 | | | |
接受捐赠实物资产 | | | |
… | | | |
----------|-----|------|------|-----
合 计 | | | |
------------------------------------
若资本公积发生增减变动且金额较大(100万元以上),应说明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及依据。
27.盈余公积,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 期初数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数
----------|-----|------|------|-----
法定盈余公积 | | | |
法定公益金 | | | |
任意盈余公积 | | | |
----------|-----|------|------|-----
合 计 | | | |
------------------------------------
如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和分配利润,应说明有关决议或依据。
28.未分配利润,说明报告期内利润分配情况以及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若本年度有发生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且金额较大(影响年初未分配利润100万元以上),须详细披露该调整事项的内容、原因及影响金额。
29.手续费收入,应披露各项手续费收入的本年数、上年数及增减百分比。
30.其他业务收入,如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20%(含20%)以上的,应分业务种类披露收入数和成本数。
31.营业税金及附加,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 本年数 | 上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营 业 税 | | |
城 建 税 | | |
教育费附加 | | |
-------|-----|-----|-------
合 计 | | |
---------------------------
32.经营费用,应披露占公司经营费用较大的前十种费用名称、本年数、上年数及增减百分比。若增减幅度较大的,还须说明变动原因。
33.财务费用,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 本年数 | 上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利息支出 | | |
银行手续费 | | |
利息收入 | | |
-------|-----|-----|-------
合 计 | | |
---------------------------
34.投资收益,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 本年数 | 上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 成本法 | | |
股权投资收益|-----|-----|-----|-------
| 权益法 | | |
------------|-----|-----|-------
股权转让收益 | | |
债权投资收益 | | |
其他投资收益 | | |
------------|-----|-----|-------
合 计 | | |
--------------------------------
35.营业外收入,应披露占公司营业外收入较大的前五种收入名称、本年和上年发生额、增减百分比。
36.营业外支出,应披露占公司营业外支出较大的前五种支出名称、本年和上年发生额、增减百分比。
3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项 目 | 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现 金 | |
银行存款 | |
保证金存款 | |
-------|------|------
合 计 | |
---------------------
38.对于少见的报表项目、报表项目的名称反映不出项目性质、报表项目金额异常的,应披露项目内容和金额。
(四)或有事项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项(如涉及诉讼、仲裁等),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项目的性质、金额及对报告期及报告期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五)承诺事项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重大承诺事项(如对外担保金额等),应说明其存在情况、金额及影响。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
凡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如巨额亏损、停业整顿、严重违规等),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要求予以披露。
六、其他重要事项
1.报告期内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情况简介。
2.公司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简介。
3.本年度被处罚情况。分别披露公司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接受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检查并被处罚的记录。
4.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情况。若有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应说明更换理由和依据,并披露本年度审计收费(注明是否含差旅费等)情况。
5.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含各种津贴、补贴等)、奖金分配情况,以及公司职员平均工资水平。
6.其它重大事项说明。



2000年1月11日
试论申请执行时效的立法缺陷、成因及完善
兼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修改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实践中,常有当事人因各种情况,不能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执行,而丧失申请执行权利。但依据《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当事人实体权利确实未超过诉讼时效,仍然还在受《民法通则》保护范围。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法院通常做法是不予受理超过申请执行期限的案件,这样不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引起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发生争执,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笔者想通过对申请执行期限的立法缺陷及其成因、确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修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该条文修改后的表述进行试论。
一、剖析申请执行期限立法缺陷及其成因。
1、申请执行期限与诉讼时效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而《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规定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般诉讼时效,它为二年,另一种是特殊诉讼时效,它随案件性质不同而决定,比如,身体受到伤害的为一年,技术进出口合同纠纷为四年。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延误了申请执行期限,造成丧失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机会,但又存在着实体权利未超过诉讼时效保护期限的情况。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就会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此时,当事人若向法院撤回起诉,将会重新获得诉讼时效,比如技术进出口合同当事人又可引得四年诉讼时效,受法律保护期限明显延长了。恰恰相反,经过法院裁决确认的案件,却因申请执行期限限制,反而缩短了法律保护期限。显然《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对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确实限制了《民法通则》赋予当事人的诉讼时效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又不能重新起诉,法院也不予受理,因为法院是不能依据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两个完全相同的裁决。这样,在债权保护问题上,申请执行期限和诉讼时效规定就发生冲突。究其实质原因是,在于《民事诉讼法》立法时没有引起立法者的足够注意,即没有从实体法诉讼时效这一立法原意出发而造成的。
2、在民事诉讼体制中,未确立申请执行期限告知制度,这是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足。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在诉讼程序上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执行期限。这就造成各地法院做法有所不同,有的法院是口头告知,有的法院是书面告知,有的法院甚至根本不告知。申请执行期限告知制度在诉讼程序上不加规范,容易使当事人延误了申请执行期限,产生该弊端的原因是:(1)、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延误申请执行期限的根本原因。很大一部份当事人不懂得申请执行期限是法律期限,认为起诉时已向法院主张权利,当然应由法院负责执行完成。其观点认为向法院起诉就是为了兑现实体权利,而不是简单为了一份法律文书或讨个说法,况且起诉时,就已主张要求法院执行兑现其合法权益。因此,当事人主观上容易形成无需申请执行的概念。(2)、多年来,由于法院形成移送执行的习惯,容易致使当事人误认为,只要法律文书生效了,法院就得负责执行兑现。(3)、当事人对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认识不清,《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当事人容易理解为即使不申请执行,也会由审判员移送执行。(4)、办案人员在送达法律文书时,一般不告知当事人申请执行方面的法律规定或告诉不清,当事人没有认清不申请执行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民事诉讼程序上,没有确立申请执行告知制度,不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3、《民事诉讼法》对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没有严格区别规定,当事人容易混淆,法院也不易具体操作。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从该法条看,产生民事执行程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申请执行,另一种是移送执行,但无法辨别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区别情形。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7月18日对此作出了规定,即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一般应由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但该规定是法院内部的司法解释,很少当事人懂得有此规定,除此之外,《民事诉讼法》没有更具体的规定,显然不利于普法推广。因此,当事人往往容易理解为审判人员应当移送执行,当事人在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时,却把责任推给审判人员,责怪其未予办理移送执行,引起当事人与法官之间产生纷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民事诉讼法》对申请执行的形式未予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申请执行一般使用书面形式,有的当事人由于法制观念、文化知识水平限制,以口头形式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是否允许或认可,这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司法实践中习惯做法,大多数法院是责成当事人提供书面材料,少数法院有受理以口头形式申请执行的案件。由于申请形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当事人超过申请执行期限而丧失申请执行权利的情况,法院难以掌握和认定。如果法院认可口头申请执行形式存在,那么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时,就明确提出要求法院审判、并予以执行兑现其合法权益,这是否寓意着已向法院主张申请执行,能否认定起诉主张则是申请执行主张的延伸,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因此,在法律上明确申请执行的形式,有其一定的司法意义。
5、未确立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的法律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限。在司法实践中,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客观上影响了当事人申请执行,造成申请执行期限的延误,这就需要法院确认申请执行时效发生中止情况,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了,申请执行时效才继续计算。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当事人向法院提出暂缓立案,要求保留申请执行权,法院通常做法是予以登记备案,并发放暂缓执行立案通知书,这就产生申请执行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应重新计算。由于我国目前法律没有对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作出具体规定,法院登记备案、暂缓执行立案的做法,显然缺乏了法律依据,对于申请执行中止、中断的认定法院也难以操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法律制度,才会进一步推动法院执行工作,改善法院执行工作被动状态。因此,推行上述制度,具有现实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放宽当事人合理的申请执行期限,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确立申请执行期限告知制度。为了当事人能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在诉讼程序上,应确立告知申请执行期限制度,它可以通过在判决书、调解书中写明告知,也可以在文书生效后签注时告知,其内容主要为,申请执行方式、期限及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后者做法应列为程序上的一个环节,予以送达。实行上述做法有三个方面的益处。(1)、简化执行程序,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告知了当事人不自觉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相当于发出了执行通知书,它可以避免因执行通知规定的履行期限与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期限不相符的弊端,又可避免诚心逃避执行的人员进行逃匿现象,还可以避免因执行通知书无法送达而影响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2)、避免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发生争执。当事人在告知后逾期不申请执行,视为放弃,可不予执行,就此结案,不至于发生超过期限而责怪法官情况,避免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发生冲突,确保司法严肃性。(3)、促进审判与执行工作关系的协调,提高法院整体工作效率。因此,在判决或调解文书中写明申请执行的期限、方式及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或者在签注生效文书时,书面告知申请执行期限、方式及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并予送达,这是确实、可行的。只有建立了申请执行期限告知制度,才可以为人民法院在开展执行工作中依法及时采取强制措施提供有力依据,避免当事人因延误申请期限而造成不应有损失的发生,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严格规范民事案件执行移送制度。民事案件移送执行,它是指审判人员在其制作的法律文书生效后,无需当事人申请而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需要,依职权直接将生效法律文书交付执行组织机构,提请强制执行的行为。由于案件移送执行情况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具体规定,当事人无法辨别案件是否属于移送,这很大程度要看审判人员责任心强不强。因而,容易导致当事人与法官发生冲突,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就需要从程序法上建立、健全民事案件移送制度,严格区别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案件的范围,即具体规定了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的案件,由审判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移送执行。此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在判决书或调解书尾部写明本案是否属于移送范围及提起执行的方式、期限和法律后果。(2)、审判人员在限期内做好移送执行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在法律文书尾部完全可以推行改革,其内容可这样写明,“本案发生法律效力后,在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十五日内,由本案的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xxx)向本院执行部门移送执行,即而发生执行法律程序”,这样可以达到进一步规范民事案件执行移送制度,以消除当事人对两者混淆和认识不清的情况。
3、确立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申请,但是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不变期间,还是可变期间,以及是否存在中止、中断情形。有的法院习惯视申请执行期限为不变期间,这样做法,不利于解决民事纠纷,反而可能转化和扩大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事实上,存在着这样情况,一些被执行人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申请执行期限内,主动与权利人协商达成还款计划,并且主动履行了部分义务,而到法定期限后则不再依协议或文书履行义务。此外还有,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情况等等,权利人向法院请求延长申请执行期限,且法院许可并予以登记备案。这些都涉及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法律制度加以解决。即在申请执行期限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当事人不能行使申请执行权利时,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权利人因提起申请执行,或双方协商同意延长履行期限,发生申请执行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重新计算。
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修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与其它法律规定相一致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必须考虑《民事诉讼法》的申请执行时效规定与《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规定相一致原则,不能使两者相抵触,尽量避免发生法律冲突,这是修改的根本出发点。
2、充分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原则。首先,要避免权利人在合法的诉讼时效保护期限内,而丧失申请执行权利的情况存在,即解决申请执行期限与诉讼时效冲突问题。其次,要建立、健全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法律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规定相对具体化、操作性要强的原则。即在立法修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的方式、期限,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情形,以及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使当事人有个明确具体的法律可以遵循,法院操作起来也较为容易。这样,才不会使当事人由于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原因而丧失申请执行的机会,从而,使法律更加严密性。
4、前法优于后法、实体法优于程序法的原则。对于《民事诉讼法》申请执行期限的修改,应从《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规定的立法原意出发,避免与实体法产生冲突。因为实体法是调整实体法律关系的法规,而程序法是从程序上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法规,两者相比较而言,前者是根本,后者是保障。因此,在修改时,应优先考虑《民法通则》的立法原意,并坚持前法优于后法、实体法优于程序法这一原则。
四、《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修改。
在遵循上述几个基本原则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可作如下修改:
(第一款)权利人申请执行,应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款)权利人应在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届满时重新起算的诉讼时效内申请执行,逾期视为放弃。
(第三款)权利人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继续计算。
(第四款)权利人因提起申请执行或双方协商同意延长履行期限的,发生申请执行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重新计算。
上述规定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法院 罗朝栋http://fjlcd.cctvt.com)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