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22:56:26  浏览:99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的通知

贵政办〔2012〕9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届)会议通过了《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的选聘、运行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贵港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专家咨询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贵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专家委员会的成员资格认定、选聘和专家委员会运作、管理活动。



第二章 组织管理和遴选程序



第三条 专家委员会由贵港市应急办负责遴选和管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及应对处置需要划分为若干专业领域组;主任、副主任由贵港市应急办负责人担任,秘书处设在贵港市应急办。

第四条 专家委员会实行定期聘任制,成员由应急管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以市内专家为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受聘于相关部门和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管理专家组的市内专家优先,原则上不考虑政府及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 专家委员会的入选资格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二)为贵港市的企业、医院、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防控机构和市直科研机构、学校等单位的技术专家,以及管理部门长期从事应急管理实践与研究的业务人员。

(三)一般应具有中级技术职称,在本专业领域具备市内外领先的科研和技术水平;或者长期从事相关领域应急管理工作,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造诣,以及较强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

(四)热爱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心强;善于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积极谏言献策,勇于坚持真理。

(五)学术道德良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团结同志,办事公道。

(六)身体健康,年龄适宜,在精力和时间上能够保证参加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活动和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专家委员会的遴选、聘任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每届专家委员会任期届满前,贵港市应急办提出新一届专家委员会专业构成和人数要求的组建方案,报请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后通知市直、中区直相关部门。

(二)市直、区直、中直各有关部门根据专业要求和遴选条件,筛选推荐本系统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

(三)各部门征得拟推荐专家学者同意后,填写《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推荐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签署推荐意见后函送贵港市应急办。

(四)贵港市应急办进行资格审查和专业评价,优选出符合条件的专家名单,并作分组安排,报贵港市人民政府审定。

(五)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后,通知入选专家填写《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登记表》,颁发《聘书》和《专家证》,以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通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第七条 专家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期满后,由贵港市应急办按程序重新遴选组建,符合条件、胜任工作的可以续聘,届期不限。期满后,在换届工作未完成前,专家委员会继续履行职责。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专家权责



第八条 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一)密切关注全市公共安全形势,为贵港市人民政府提供全市公共安全形势和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动态分析;主动跟踪市内外应急管理工作动态,了解、研究应急管理各领域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

(二)按照贵港市人民政府要求,参与重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对事件进行分析、研判、预警、调查、评估,提出决策意见,必要时参加信息发布。

(三)根据贵港市应急办的组织,开展或参与应急管理课题研究。

(四)根据贵港市应急办的组织,参与市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重大规划、项目、方案的编写、论证、评审工作,为重大规划、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五)参加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业务培训工作,编写业务培训教材,参加业务培训授课,参与科普宣教活动。

(六)参与应急管理对外交流活动。

(七)承担贵港市人民政府及贵港市应急办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应切实承担应尽的责任

(一)密切关注公共安全形势。保持高度的公共安全敏感性,发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和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普遍性、频发性问题应及时形成书面报告。

(二)认真主动工作。对贵港市人民政府、贵港市应急办、专家委员会交办、指派或有关方面委托的任务,应当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完成。坚持真理,秉言直谏,勇于指出和纠正应急管理和应对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错误。

(三)积极学习业务理论。主动学习、全面领会应急管理理论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和决策,并坚决执行和贯彻落实。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不断提高本领域、本专业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与技术水平。

(五)遵纪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保密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保密规定,坚持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秘密。

(六)服从组织安排。自觉接受、服从贵港市人民政府和专家委员会的领导,切实维护团结,意见分歧通过正常渠道和方式表达。

第十条 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享有以下权利

(一)参加涉及本领域、本专业的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活动;

(二)阅读涉及本领域、本专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文件;

(三)开展本领域、本专业范围内的调研活动,收集涉及本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案例;

(四)以正常的方式和合适的渠道表达工作意见和建议。

以上(一)、(二)、(三)项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办理。



第四章 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 内部活动制度。秘书处每年安排1-2次专家委员会全体成员活动,学习政策法规、分析安全形势、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工作计划;各专业领域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以学习交流、专题研究、问题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加强业务沟通和工作协调。

第十二条 信息通报制度。秘书处及时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动态通报各专业领域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视情况及时转告相关专业领域组及其相关专家。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了解、发现公共安全异常情况和经济社会生活中有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和谐、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时,要及时以文字形式送贵港市应急办;贵港市应急办核准、研判后,属一般性问题的转有关部门关注、处理,属普遍性、敏感性问题的呈报贵港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同志,按领导同志批示办理。

第十三条 课题研究制度。专家委员会及其专业领域组应贵港市人民政府或贵港市应急办委托开展应急管理课题研究,要按照课题研究规范,编制课题研究方案报批,研究成果以课题报告、学术论文的形式由贵港市应急办上报贵港市人民政府,视情况呈报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并呈送有关部门,选择在贵港市应急办编发的《应急管理工作动态》上刊载,或推荐给市委主办的《贵港工作》、自治区应急办主办的《广西应急管理》、国务院应急办主办的《中国应急管理》等有关刊物。鼓励专家委员会及其专业领域组争取其他有关方面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研究课题。

第十四条 决策服务制度。专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以书面形式提出预测研判、应对策略、处置措施、救援技术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直接提交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贵港市人民政府应急委,供决策参考,并交贵港市应急办备案。

第十五条 监督自律制度。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执行贵港市人民政府、贵港市应急办指派的工作任务,由贵港市应急办出具指派函,专家凭指派函和《专家证》与有关方面联系,自觉接受有关地区和部门的监督。除必要工作、生活条件外,不得向接待单位提出不合理要求。未经贵港市人民政府、贵港市应急办指派、委托,专家不得擅自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透露应对处置情况或以专家委员会名义开展任何形式的活动。

第十六条 专家退出制度。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因身体状况、工作变动等自身原因,不能正常履行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工作的,由贵港市应急办与其本人商妥请辞事宜后,报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或因从事不正当活动的,由贵港市应急办报请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准予以解聘。中途被解聘的,要于被解聘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交回《聘书》和《专家证》,并由贵港市应急办通报各有关方面。



第五章 工作保障和奖惩管理



第十七条 专家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主要由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工作补助、参加专项活动的出差补贴等项组成,由贵港市应急办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测算,纳入贵港市应急办年度工作经费预算,由市财政局安排,专款专用。

第十八条 受委托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由承办的专业领域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经费,经贵港市应急办会同有关方面审核后报批,在额度内使用。课题研究经费包括资料购买支出、交通经费、出差补贴、会务费、评审费等。

第十九条 受贵港市人民政府指派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由贵港市应急办通知有关方面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期间发生的差旅费用,按财务规定在专家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中报销,并根据参与时间的长短,酌情给予工作补助。

第二十条 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受其他方面邀请或委托,参加课题研究、提供咨询服务的,由邀请或委托方负责相应经费。

第二十一条 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受贵港市人民政府和贵港市应急办指派或委托,开展课题研究、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参加科普宣教和业务培训以及对外交流活动的,相关地区和部门应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积极支持其开展工作。

第二十二条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由贵港市应急办在年度总结、届满总结时,报请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纪律的,由贵港市应急办报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建议选派单位给予相应处分,并取消专家资格。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从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贵港市应急办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宜府办发〔2005〕7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宜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OO五年九月六日

宜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宜春市人民政府部分机构调整的通知》(赣委[2005]4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人民政府部分机构调整的通知》(宜办字[2005]9号),宜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宜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处级,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划入的职责
1、原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承担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地方金融发展、股份制改革以及企业上市的有关职责。
2、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的职责。
(二)增加的职能
负责产权交易管理、监督工作。
(三)转变的职责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把投资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对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符合产业政策、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对必须经行政审批的投资项目,要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规定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扩大县(市、区)政府用自有资金在公共服务领域投资的权限。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提高投资审批的科学性。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审批责任制。
2、强化宏观调控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切实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切实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强化研究拟订发展战略、规划和宏观政策的职责。将对竞争性领域的行业管理转变为宏观指导,促进行业自律。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提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工业行业规划,拟订煤炭、电力能源发展规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实施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报告。
(二)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搞好生产力布局、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编制扶助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以工代赈资金,组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全市经济结构合理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四)研究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经济运行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综合协调财政、信贷、价格、工资等经济杠杆,运用市直接掌握的投资、国外贷款、物资等经济手段,促进各项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五)研究有关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方向;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安排国家和市拨款建设项目、国家和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重点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组织和管理市重点项目稽察特派员工作;管理和协调市重点工程建设;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标工作,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
(六)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规划;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
(七)研究提出全市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负责信息产业政策、法规的监督管理和地方性规章制度的制定及组织实施;对全市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管;组织协调市重点信息系统的建设;指导、协调与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八)研究制订全市价格政策,监督价格政策的执行,调控全市价格总水平;制定和调整全市重要商品价格与重要收费。
(九)研究提出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研究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和管理发展第三产业的各项工作。
(十)研究提出全市商品批发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分析市场供求状况,做好全市重要商品供求的总量平衡,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市级储备粮、储备物资的收储、动用计划,引导和调控市场;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一)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以及国防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研究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二)研究制订全市投融资、计划、价格等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十三)负责全市产权交易管理、监督工作。
(十四)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改委设15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宜春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经济动员办公室)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宜春市招标投标指导协调办公室)
(四)对外经济贸易科
(五)地区经济科(宜春市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农村经济科(宜春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七)工业科
(八)财金贸易科(宜春市第三产业发展办公室)
(九)社会发展科
(十)信息产业发展科(宜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一)交通运输科
(十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十三)价格调控科
(十四)商品价格管理科
(十五)收费管理科
纪检组(监察室)。为市纪委(监察局)的派驻机构。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编制50名,其中:纪检监察编制2名。保留原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市第三产业发展办公室3名,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经济动员办公室2名),定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人员编制5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
物价局局长1名,副局长3名。
科级职数20名,(含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1名,监察室1名)。



关于印发泰州市市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泰州市市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泰政办发〔2006〕131号



海陵区、高港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市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一日



泰州市市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苏省工程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城镇各类房屋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 房屋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科学鉴定、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安全管理,是指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和危险房屋防治管理。

涉及工程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时工业和民用建筑加层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区房屋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房产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房屋安全鉴定和房屋改造结构安全的审定工作。

规划、城管、公安、消防、工商、文物、教育、安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房屋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房屋安全鉴定管理

第六条 房屋安全鉴定是指由依法设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房屋的完好与损坏程度以及使用状况的安全性进行鉴别、评定。

第七条 委托人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房屋安全鉴定委托书;

(二)房屋所有权证或租赁合同,或者其他与鉴定房屋有权利、义务关系的证明;

(三)房屋的相关技术资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鉴定机构受理委托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文书;鉴定项目复杂的,经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对有明显险情的房屋,鉴定机构应当在接受申请后立即安排鉴定。对被鉴定房屋需要进行跟踪监测的,跟踪监测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鉴定期限内。

第九条 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必须有两名以上鉴定人员参加,对特殊复杂的鉴定项目,鉴定机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或者邀请有关部门派员参与鉴定。

第十条 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受理委托;

(二)初始调查,摸清房屋的历史和现状;

(三)现场查勘、测试,记录房屋损坏状况和各种数据;

(四)检测验算,整理技术资料;

(五)全面分析,论证定性,作出综合判断,提出处理建议;

(六)签发鉴定文书。

第十一条 房屋安全鉴定应使用规范术语,填写鉴定文书,提出处理建议。

经鉴定属危险房屋的,鉴定机构必须及时发出危险房屋通知书;属非危险房屋的,应当在鉴定文书上注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鉴定有效期限,不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 鉴定机构应当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向鉴定委托人收取有关鉴定费、检测费。

第十三条 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执行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等规定。对工业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园林建筑等的鉴定,还应当参照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第十四条 对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鉴定机构应当根据专家论证意见,重新出具安全鉴定文书。



第三章 房屋使用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使用房屋,应当保证房屋原有的整体性、抗震性、耐久性和结构安全,并在房屋允许承载范围内进行合理使用。

第十六条 加层、拆改主体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的应当符合规划许可要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一)拆改房屋墙体、柱、梁、板等主体结构;

(二)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

(三)在墙体、楼面上开设洞口或者扩大洞口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砼墙体;

(四)在建成房屋下建造地下室或者降低房屋地面地坪标高;

(五)住宅改为公共场所用房、办公用房、工业或者仓储用房,办公用房改为公共场所用房、工业或者仓储用房,公共场所用房改为工业或者仓储用房等改变房屋用途涉及拆改房屋主体和房屋承重结构的;

(六)超过设计标准或者规范增加楼面荷载的;
(七)在房屋屋顶上设置水箱、铁塔、花园、游泳池等设施的;

(八)其他拆改房屋主体、承重结构,明显加大荷载的行为。

第十七条 申请加层、拆改主体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的,当事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结构改造申请表;

(二)房屋所有权证或者房屋租赁证明以及房屋所有人书面同意证明;

(三)原房屋的相关技术资料;

(四)原设计单位或者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加固施工图;

(五)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

第十八条 兴建大型建筑或者有桩基、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申请鉴定机构对施工区相邻房屋进行房屋安全跟踪监测,并按照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房屋手续不全的,在申请房屋权属登记前,应向鉴定机构申请房屋安全鉴定。经鉴定符合安全等法定条件的,方可准予权属登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不得进行房屋权属登记。

第二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拆改房屋主体和承重结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危害房屋安全的行为进行举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负责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二十一条 物业管理企业和社区组织发现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未经许可擅自拆改房屋主体和承重结构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并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危险房屋防范与处理

第二十二条 房屋所有人应当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定期对房屋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第二十三条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对房屋安全性能有疑虑时,应该向鉴定机构提出房屋安全鉴定申请。

第二十四条 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有人应当委托鉴定机构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

(一)达到或者超过房屋合理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

(二)遭受火灾、洪水、撞击等自然、人为因素损害,危及房屋安全的;

(三)人口密集区域内的大中型公共建筑,或建筑物本身的使用人及人流量较大的大中型建筑,经改变原设计结构,或虽未改变原设计结构,但超过合理使用年限二分之一以上且超过5年未作安全鉴定的。

第二十五条 对经鉴定确认的危险房屋,房屋所有人必须按照鉴定机构的处理建议,及时加固或者修缮治理。需要使用人暂时迁出的,使用人应当及时迁出;拒不迁出的,由使用人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房屋所有人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处理:

(一)观察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后,尚能短期使用,但需继续观察的房屋。

(二)处理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技术措施后,可解除危险的房屋。

(三)停止使用。适用于已无修缮价值,暂时不便拆除,又不危及相邻建筑和影响他人安全的房屋。

(四)整体拆除。适用于整幢危险且无修缮价值,需要立即拆除的房屋。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未经批准,擅自拆改房屋主体和承重结构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怠于管理,致使房屋发生损坏或者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治理,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的,应追究其相应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者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本办法所称房屋的相关技术资料,是指房屋的设计资料、地质勘探资料、施工技术资料等。

本办法所称房屋合理使用年限,是指钢混结构房屋使用满55年,砖混结构房屋使用满50年,砖木结构房屋使用满40年,简易结构房屋使用满10年。

本办法所称公共建筑,是指车站、宾馆、饭店、医院、商场、交易场所、体育场所、学校、文化娱乐场所等建筑。

第三十一条 军产、宗教产及文物建筑的安全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构筑物及有关房屋附属设施、市区农村房屋的使用安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